你不知道的古人“黑历史”
你不知道的古人饮品黑历史
1
唐代诗人张籍是杜甫的忠实粉丝,他将自己偶像的诗作烧成灰之后扮上蜜膏,每天早上吃三勺,意图“吃什么补什么”。(张籍虽不如杜甫有名,但也在文坛上算是名声斐然。晚年以创作乐府诗为专长,与王建并称“张王乐府”。)
2
纪晓岚有过特别的买假货的经历。买几块墨,“余尝买罗小华墨十六铤,漆匣黯敝,真旧物也”,结果回家一看,是泥外面涂上黑色。买蜡烛,回去以后怎么也点不着,折腾半天才发现也是泥做的,外面裹一层羊脂。他某天晚上上街去买只烤鸭,回来之后发现是鸭骨架糊上泥,再刷层油,夜晚灯光下根本看不清,啃了一嘴泥。奸商太多,纪大人很不爽,在自己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给这些个奸商狠狠的记了一笔,感慨“人情狙诈”。
3
清代文学家石韫玉也是大藏书家,他给自己的藏书库命名为“孽海”。修《苏州府志》的时候,发现有黄书、淫秽色情刊物以及与正统思想不符的书一律烧毁。此人是朱熹的脑残粉,某天读《四朝闻见录》发现里面有诋毁自己偶像的字句,当即大怒。拉过自己婆娘来,把她头上身上的首饰都撸下来,去当掉换钱又凑了自己的积蓄,买下城里所有的《四朝闻见录》,一共三百四十多本,尽数烧毁。
有点心疼他老婆。
4
东晋名士郗鉴,永嘉之乱时为避祸躲到乡下。家里太穷,天天挨家蹭饭。他不仅自己蹭饭,还带着侄子郗迈和外甥周翼。时间长了乡亲们不干了,说我们尊重你是名士才给你饭吃,你还带着两个拖油瓶,这不太好吧,我们也穷,供不起这么多人。话说到这份上,郗鉴以后再去蹭饭就不带两个孩子了。但是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把自己弄得跟蛤蟆一样,两边腮帮子里塞的满满的食物,到家里吐出来给孩子吃。就这么把两个孩子带大,后来三人得以一同渡江入仕。
这故事体现的是郗鉴的博爱和善良,可是小编觉得这俩孩子真可怜。
5
魏藻德,明代崇祯年间状元,曾任内阁首辅。国破被俘之后,立马见风使舵,希望能成为大顺政权中的一颗螺丝钉,但是李自成并不鸟他。刘宗敏也看不上他,说就是因为首辅失职才搞乱了朝政。魏藻德还为自己辩解,称是“先帝无道”所致,没想到惹得刘宗敏大怒,臭骂他:“你一个书生,点你为状元之后不到三年就任命你做宰相,崇祯哪一点对不起你,你现在说他无道。小的们,给我抽丫的?!北┐蛞欢僦笏托坦俅酱蜃吩撸虺霭滓煌蚱咔Я?。
6
郭倪,南宋宁宗时期任京洛招抚使。此人一向自比诸葛亮,扇子上题诗都是“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”。甚至还制作了木牛流马,一心要cosplay诸葛亮。后宋军北伐失败,郭倪大败而归,被金兵打的稀里哗啦。败兵之后,郭倪再也不玩cosplay了,每天痛哭流涕。时人讽之为“带汁诸葛亮”。(汁指眼泪)
7
唐代人王播年轻的时候很穷,天天在附近的寺庙里蹭饭吃,和尚们不愿让他吃白食又不好意思直接赶他就想了个损招。寺庙里开饭前按规矩要敲钟,王播就是踏着钟声准时来蹭饭的。和尚们把这规矩改了,吃完饭再敲钟,等他来了碗都刷完了。王播知道这是和尚们不想让他蹭饭了,也就不再去了。这个故事到这按理说就可以结束了,机智的和尚设计赶走了吃白食的穷小子,但是好戏还在后面。
王播后来发迹了做到宰相,准备故地重游,回当初蹭饭的寺院看看。这个消息可把寺庙的老方丈给吓尿了,谁知道当年吃白食的穷小子能咸鱼翻身呢。思忖再三,老方丈想起来王播当年在寺庙墙壁上随手写下的诗,准备拿这个做文章。
等王播来的时候,寺庙上下恭恭敬敬,特意领他去看他当年在墙上写下的诗,如今已经被重点保护起来了,还特意用青纱给罩上。王播感慨万千,在旁边提笔写下《题木兰院二首》:三十年前此院游,木兰花发院新修。而今再到经行处,树老无花僧白头。上堂已了各西东,惭愧阇黎饭后钟。二十年来尘扑面,如今始得碧纱笼。后来饭后钟演变成了一个典故,比喻贫困落魄而遭人冷遇。
8
北宋文人刘辉,原名刘几。这人第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,主考官是欧阳修。当时的文坛流行的时尚是写文章的时候大量的堆砌华丽辞藻,引经据典,实际没什么内容(类似今天学生写作文大段大段的用排比句)而欧阳修对此是深恶痛绝的,他提倡朴实的文风。所以他做主考官,但凡看见辞藻华丽但没有内涵的文章一律让其落榜。
刘几就是典型,欧阳修批卷时看到他的文章语意晦涩很生气,拿笔从头抹到尾,全否了,还批了“纰缪”两字。刘几落榜以后又回家接着苦读,一边读书一边游历四方,体察民间疾苦,文风也开始慢慢转型。
之后再度科举,主考官还是欧阳修。这次他批卷的时候看见一篇文章大加称赞,拿给皇帝看,皇帝也说好,判为第一名。启封看名字,叫刘辉。旁边人告诉欧阳修,这就是当年的刘几啊,他改名了。欧阳修愕然良久。
小样,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?别说,还真没认出来。
9
明人何文渊在温州做官的时候,和虞原璩是至交好友。某天晚上闲着没事划着小船出去玩,划着划着就到了虞原璩家门口。趁兴进屋,俩人坐一起聊天。干聊没意思,准备喝两杯,可是家里偏巧没有酒。找了半天找来瓶醋,俩人你一杯我一杯,以醋代酒,彻夜长谈。此事后来传为佳话,时人称之为“何虞醋交”。
不知道为什么,小编想知道他们的牙还好吗?
10
一提司马光,应该好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他童年时期的壮举,司马光砸缸。这种公然打砸破坏公物的行为被记载在了《宋史》上,后来还有人据此画了幅画,叫《小儿击瓮图》。不过所有人的焦点都在司马光身上,没人注意那个掉缸里的倒霉鬼,史书上甚至都没记下他的名字(可能也是觉得太丢人了)。不过正史没说还有野史杂史,这类资料还是很八卦的,让我们得以知晓那个倒霉鬼的名字——上官尚光。据说这倒霉鬼长大之后还建了个亭子叫感光亭,感谢司马光救命之恩。
这个故事真实性个人觉得很低,写下来大家看个乐就得了,别较真。